iT邦幫忙

第 11 屆 iThome 鐵人賽

DAY 6
1
自我挑戰組

30天學會Golang系列 第 6

day6 - 流程控制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大家好,今天是鐵人賽第六天,要來講go語言的流程控制(flow control)。在程式裡,每一行程式碼的執行順序就稱為流程,一般的程式流程是由程式碼的編寫順序從上而下依序執行。但是當我們在開發較複雜的程式時,常常需要選擇性的執行某行程式碼,或是重複執行某一段程式碼,這樣的行為就稱為流程控制。流程控制主要分為分支語法和循環語法兩種:

分支語法

分支是指用條件來選擇執行某一段程式碼,go語言提供 if/elseswitch case 兩種語法。

if / else

if/else可以說是所有程式最常用的邏輯判斷語法,go的用法也差不多,只是條件不再需要小括號( ),然後左大括號 ( { ) 必須要和 if 同一行,以及 else 和 else if 則必須和右大括號和左大括號同一行。

myAge := 30
if myAge < 13 {
    fmt.Println("Child")
} else if myAge >= 13 && myAge < 20 {
    fmt.Println("Teen")
} else {
    fmt.Println("Adult")
}
// 執行結果: Adult

如果大括號位置放不對,編譯就會錯誤,go語言在撰寫風格上規定的很嚴格,而且是強制性的。

條件也可以直接放一個布林變數,或是呼叫一個回傳布林的函式:

isHuman := true
if isHuman {
	fmt.Println("walk")
} else {
	fmt.Println("fly")
}
// 執行結果: walk

go語言的 if 還有一個特殊寫法,可以在條件之前加上一行表達式:

myAge := 30
if myAge = myAge - 15; myAge < 20 {
    fmt.Println("Teen")
} else {
    fmt.Println("Adult")
}
// 執行結果: Teen

這個條件前的表達式還可以透過 := 宣告變數,後面的條件可以拿來使用。

if myAge := 30; myAge < 20 {
    fmt.Println("Teen")
} else {
    fmt.Println("Adult")
}
// 執行結果: Adult

switch case

switch case也是一種很常見的語法,實際上它能做的事換成用 if/else 一樣也做得到,而我們會用switch case的目的也就是為了美觀,排版整齊、條件可以寫的比較少。

試著想想看當 if 和 else if 越來越多時,如下:

myAge := 30
if myAge < 13 {
    fmt.Println("Child")
} else if myAge >= 13 && myAge < 20 {
    fmt.Println("Teen")
} else if myAge >= 20 && myAge < 50 {
    fmt.Println("Adult")
} else {
    fmt.Println("Elder")
}
// 執行結果: Adult

我們可以改成用 switch case 就會變得簡潔許多:

myAge := 30
switch {
case myAge < 13:
    fmt.Println("Child")
case myAge >= 13 && myAge < 20:
    fmt.Println("Teen")
case myAge >= 20 && myAge < 50:
    fmt.Println("Adult")
default:
    fmt.Println("Elder")
}
// 執行結果: Adult

上面的範例可以看出go的switch case比較特殊,允許case帶條件式。一般來說,在C語言與其他大部份語言中的switch case是只能帶一個值,go也有保留這樣的寫法:

flag := 3
switch flag {
case 1:
	fmt.Println("First")
case 2:
	fmt.Println("Second")
case 3:
	fmt.Println("Third")
default:
	fmt.Println("Other")
}
// 執行結果: Third

傳統上,case只能帶值的寫法,讓switch case少了很多出場機會。而go語言改良了許多,除了現在看到的case帶條件以外,還可以帶多個值:

flag := 1
switch flag {
case 0, 1:
    fmt.Println("Zero - First")
case 2, 3, 4:
    fmt.Println("Second - Four")
default:
    fmt.Println("Other")
}
// 執行結果: Zero - First"

最後,有一個重點一直沒有提到,那就是每個case結束後不用再寫 break 了,go語言的case執行完就會直接離開switch block,這真是一個非常棒的改良。因為大部分的情境裡, case完成後都是要直接離開的,在C語言裡就要用 break 才能跳出switch。

循環語法

循環是指重複執行一段程式碼,直到滿足條件後才結束。如果要讓程式碼重複執行多次會有兩個作法,一個是迴圈,另一個是遞迴。差別在於迴圈是用for關鍵字實現,而遞迴是用函式呼叫來實現。

for

通常稱作for迴圈(for loop),基本語法如下:

for i := 0; i < 10; i++ {
	fmt.Printf("%d", i)
}
// 執行結果: 123456789

在迴圈之中可以透過 i++ 語法,在每次執行完成時,對變數 i 自動加 1,或是想要相反就用i-- 語法,每次減少 1。注意一點,go語言沒有提供 ++i 之類的語法。

回想一下C語言,我記得還有看過另一個跑迴圈關鍵字 while,但是在go語言中沒有它。但我們可以用for做出類似的寫法:

i := 0
for i < 10 {
    fmt.Printf("%d", i)
    i++
}
// 執行結果: 123456789

或是用for做一個無窮迴圈(沒有結束條件):

for {
    // 用 break 跳出迴圈
}

我們可以用雙重迴圈來完成更多事,下面的範例是用兩個for印出九九乘法表:

for i := 1; i <= 9; i++ {
    for j := 1; j <= i; j++ {
    	fmt.Printf("%d*%d=%d ", i, j, i*j)
    }
    fmt.Println()
}

執行結果:

1*1=1 
2*1=2 2*2=4 
3*1=3 3*2=6 3*3=9 
4*1=4 4*2=8 4*3=12 4*4=16 
5*1=5 5*2=10 5*3=15 5*4=20 5*5=25 
6*1=6 6*2=12 6*3=18 6*4=24 6*5=30 6*6=36 
7*1=7 7*2=14 7*3=21 7*4=28 7*5=35 7*6=42 7*7=49 
8*1=8 8*2=16 8*3=24 8*4=32 8*5=40 8*6=48 8*7=56 8*8=64 
9*1=9 9*2=18 9*3=27 9*4=36 9*5=45 9*6=54 9*7=63 9*8=72 9*9=81 

小結

今天說明了go的流程控制語法,分別是if/else, switch case,以及for迴圈。go語言在迴圈語法上統一用for取代while,這一點也是不錯的設計,不用再去考慮要用那一種。事實上,除了這三種控制語法,go語言還有提供一種邪惡的語法,叫做 goto。據我所知,goto是一種來自低階語言的流程控制語法,並且已經被一些高階語言(java)移除或禁止使用。但應該是沒這麼恐怖,goto詳細的用法我也還沒時間研究,之後有時間再補上吧。


上一篇
day5 - 常數與函式
下一篇
day7 - 指標
系列文
30天學會Golang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